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壽山臺灣獼猴的血淚史

壽山臺灣獼猴的血淚史
臺灣獼猴的研究起步很晚,民國74年才著手野外臺灣獼猴的研究,爾後陸陸續續投入研究者也只有幾人,至於經年累月而長期調查與研究者是微乎其微。所以對野外臺灣獼猴習性及行為的瞭解及認知是有限的,學者的認知也僅僅侷限於國外獼猴或猿猴類的常識而已。
國外獼猴或猿猴類的生態行為豈能硬行套用在臺灣獼猴身上呢?在不同環境、氣候、不同種類的物種怎可輕率的將兩者的行為生態是為相同?舉例來說:國內學者經常地指鹿為馬,有人問造成殘缺獼猴的原因,回答皆是因猴王爭奪所造成而且不分公母,但其實很多根本是人為傷害造成的(可附上照片)。諸多的錯誤的觀念皆是國內學者所傳播給民眾的,雖被稱為專家學者卻不瞭解獼猴行為及生態,似乎冠上”專家學者”的名號所說的就會變成真理,然而事實的真相誰看見了?
國內的獼猴研究幾乎是短期性的,研究期間大多為1~2年,研究的對象也只是單一的社群,根本沒有社群間互動的研究,其研究結果只能當作單一的個案。單一個案往往導致以偏概全的認知,例如:早期說餵食獼猴會導致其沒有謀生能力,然後又說餵食會使獼猴繁殖率暴增,這不是互相矛盾的說法嗎如此互相矛盾的說法簡直是不勝枚舉,現在又延伸出是人類長期餵食所致,真是匪夷所思。
本人18年來踏遍壽山的研究結果,人猴衝突的主因並不是餵食所致的,人猴衝突其實只發生在少數人的身上,每日登山客數萬人,衝突的頻率其實並不高。人猴衝突的原因其實是來自於我們對獼猴習性的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才產生誤解,很多衝突狀況其實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為何高雄市政府與屏科大合作老是在「餵食」這問題上打轉呢?原地打轉了這些年,人猴衝突的問題解決了嗎?
這種怪現象好比說:研究3年能寫出固定的社群數及獼猴數量,沒多久又招募志工調查社群數及獼猴數量,既然都有研究成果出來了,何必又招募志工調查呢?那這為期三年的研究計畫意義何在?
研究3年即能記錄固定的社群數及獼猴數量,更延伸出獼猴暴增及可能超過自然負載量說法?為期3年的研究計畫沒錯,但實際上山次數呢?恐怕是屈指可數!
那這些資料的來源是何處?本人研究18年都不可能完全掌握族群數及獼猴數量,因為社群有分群、融合及瓦解等因素,獼猴數量有自然及人為等諸多因素,是隨時都在變動,怎麼可能在短短的研究期間就統計的出來?就能辨認社群及辨識個體嗎?
何況又不知社群成員組成、結構及雄猴遷出與移入等行為(本人有猴口卡,數十篇發表及尚未發表)。難道是在自欺欺人嗎?欺騙行為是令人不齒的,也令學術界蒙羞呀!不確實的資料除誤導民眾而以訛傳訛外,對獼猴的傷害是永難彌補的,也許對某些人而言獼猴只是一堆數據或利用取得經費的材料,但是對長期跟牠們相處的我而言,看到獼猴受到這麼嚴重的誤解,我實在很心痛!
自民國86年社群數及獼猴數量的資料遭到盜用,民國89年農委會公佈全省獼猴已有20萬隻的「膨風」說法,並洋洋得意地說:保育的成功。數量太多了這句話已琅琅上口了,就是這句話的謠傳使臺灣獼猴由珍貴稀有而降至目前的三級保育。這是誰之罪?誰之過?請捫心自問。
在民國78年以前全省獼猴才1000隻左右而才10年的光景卻200倍的速度增加,可能嗎?前後比較數量,豈不是不打自招嗎?所以至今還再道聽塗說地謠傳餵食導致獼猴很會生的流言。
學術界常見抄襲之作,即可群起而攻之。18年來只有4社群在木棧道活動,某學者卻記錄數七、八個社群在此活動,並言獼猴生育率暴增,這是何等誇張!簡直是說謊專家。資料的造假是何等地嚴重性,為何不見有關單位正視呢?難道都是一丘之貉嗎?
18年來有4社群(尚未發表)至今是負成長,有6社群只成長1%(尚未發表)而已!怎口說無憑而言獼猴暴增呢?本人94年的碩士論文可說明獼猴暴增是違背事實的謬誤。健忘了嗎?請查閱85年至98年各媒體的報導資料,其標題與內容的述說,真是啼笑皆非而令人一笑置之。
時間不會忘記一切的,89-90年發生雄猴慘遭獵捕及社群中毒事件,91年藉獼猴搶奪食物等理由而大肆獵捕(國外保育協會曾調查),94年藉獼猴B病毒之由而四處濫捕及95-98年藉「高雄市壽山地區台灣獼猴族群及衝突管理」計畫,造成多少冤魂(獼猴)及生態影響,又有人重視了嗎?
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系,請教保育野生動物的基本信念?尊重生命。藉各種計畫之名而行獵捕之實,倒行逆施的作法在尊重野生動物的生命嗎?現今以獼猴倍增,超過自然負載量,明顯已達生態飽和狀態的說法,是否又想藉此事由,植入晶片(獼猴)列管的計畫而大開殺戒?高雄市政府經營與管理壽山是徹底的失敗卻從來不檢討,只會找人猴衝突的事件來轉移焦點,諸多獼猴的事件是謠傳而且是不正確的訊息。

10幾年來的經費是行政院農委會的補助款,沒有研究結果的計劃,難道行政院農委會不追究責任嗎?補助款是人民的血汗錢,怎能不追究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