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學術研究怎可妄下斷語呢?(二)

 學術研究怎可妄下斷語呢?(二)

四、且說:
1、1979年及1983年旗尾山獼猴與大社觀音山獼猴就已經出現脫毛獼猴(青春嶺獼猴有錄影帶為證),可悲地此兩族群已滅絕了。自1994後各地區族群也有出現脫毛獼猴。怎可妄下斷語壽山獼猴因密度過高造成而脫毛?生活壓力與獼猴脫毛,彼此間有相關性嗎?
2、壽山臺灣獼猴自1993年以來迄今,每年都會出現1至9隻脫毛獼猴,你的目標獼猴曲指可數!何況你的研究方法有說謊之嫌?為何其他眾多獼猴沒有脫毛呢?怎可妄下斷語壽山獼猴因密度過高造成而脫毛?生活壓力與獼猴脫毛,彼此間有相關性嗎?
3、28年研究資料得知:這些脫毛獼猴到翌年的六月皆會長出亮麗的毛髮,成雌猴也會生育嬰猴。怎可妄下斷語壽山獼猴因密度過高造成而脫毛?生活壓力與獼猴脫毛,彼此間有相關性嗎?
4、脫毛原因為何又牽扯到餵食呢?簡直就是莫名奇妙呀!怎可妄下斷語彼此間有相關性呢?同樣是吃人類的垃圾食物的獼猴,為何其他獼猴沒有脫毛呢?再説其他社群的成員未曾食人類的垃圾食物的獼猴也會脫毛呢?兩者相較之下,這不正是道道地地的胡說八道的硬扯與胡扯嗎?
5、也許又想牽扯到餵食會造成獼猴很會生?來營造出壽山獼猴的社群數與族群量遽增的假象?鬼扯呀!也說獼猴性成熟提早的偏差說法?來營造出獼猴很會生的假象?及社群數與族群量遽增的假象?瞎扯呀!營養過剩除造性成熟提早外?瞎掰呀!也營造獼猴很會生?更胡扯呀!
五、20幾年來,為何壽山臺灣獼猴的族群數量總是落在1100至1400隻之間?你們這些人,常掛在嘴邊地說餵食造成造獼猴很會生嗎?每年的研究成果報告也皆說族群出生率約七成?每份研究成果報告皆說族群穩定成長?成長個屁?天馬行空的資料與數據怎麽有可能成長呢?真是太扯了。
在假設,驗證及成立假說之科學求真前提之下,任何研究或調查方法之推估或推測出來的數據資料僅供參考而已,因為這些資料與數據是虛而不實的。豈可以虛而不實的資料與數據來作出結果與討論,如此謬論也可成為文獻參考的資料嗎?真是匪夷所思呀!
六、壽山臺灣獼猴社會行為之分群行為,每年皆有社群分群後,形成旁支群、回歸支群與融合支群三種主要模式,社群數與族群量是年年是經常變動不居的,並不是停滯性的,有其常態分配的成長曲線。
如果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很好的記憶力。
1、怎可能熟識社群成員、社群結構與社會行為,
2、社群於一年四季之覓食、活動路線與範圍,
3、食性與習性,社群間互動與生活模式等等。
如果沒有壽山族群第一手資料想要確確實實且詳盡的社群數與族群量,有如登天之難,簡直是癡人說夢話!
4、我建立了壽山族群
1)最基本的社群成員個的戶口名簿,
2)壽山族群雌猴各年齡層每年生育表及遷出與移入表,
3)壽山族群雄猴遷出與移入表,
4)核心雄猴(含群內雄猴、群外雄猴、群外孤猴及雄性單性群)任期表及社群成員間親緣關係與位階表,
5)社群分群表及族群分布圖,
6)族群生命表及生活史等第一手資料。這些第一手資料,足以駁證你們那些虛而不實的資料與數據。
七、這20幾年來,壽山臺灣獼猴一直上演著一齣失蹤案件的連續劇,到2022年7月底為止,已有29社群中毒或失蹤,也有11社群量因中毒或失蹤減半或為個位數及3社群是否中毒或失蹤尚待查証中。
也發現社群帶有基因缺陷的成員於一夕之間死亡,隨著歲月增長該社群也於一夕之間滅絕有五群。
再加上屏東科技大學保育系藉研究性計畫大肆獵捕壽山獼猴族群造成大量傷亡,也因而造成族群數量急遽減少。還說壽山獼猴族群穩定成長?簡直就是不食人間煙火?也真是太扯了。
以幾個“點”而未能以“面”作為研究方法所造成的樣本偏差,怎麼可以當作以偏概全的結論呢?以造假之虛而不實的資料,怎麼可以當作大放厥詞的結論呢?
這些不負責的推估與推算的結論之偏差及錯誤認知,是違背常理的。這些以訛傳訛的偏差及錯誤認知,在有心人刻意地操弄與媒體不明究理而推波助瀾,及惟恐天下不亂的心態作祟之下,對臺灣獼猴傷害不是問字可以形容的。
這位學者在學術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掌握著行政資源。並在徒子徒孫的興風作浪與媒體配合下,以謀求自身的利益,把壽山獼猴置之死地這是無法彌補的傷害。也是把壽山獼猴污名化之始作俑者!也是罪魁禍首的元凶!
此情況有如1999年台大學者以族群豐量法而推估全台臺灣獼猴有25萬隻?及2017年東海學者以紙上談兵的作業方式,憑空杜撰地推算全台族群量有38萬隻?並藉獼猴危害農作物的假議題及再加上媒體以標題殺人的興風作浪地大肂渲染下,終於將珍1989年珍貴稀有第一級於2019年移出保育類而降為一般類野生動物的幫凶。
俗語說:自己造孽,自己承擔,不是嗎?難道信之者不用承擔這個孽嗎?因為你們都是共犯結構呀!自做孽不可活!不是嗎?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時機一到,小命不保。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壽山臺灣獼猴分群行為(三)

 壽山臺灣獼猴分群行為(三)

壽山臺灣獼猴因素與結果:
從1993年7月至2021年7月31日之野外記錄,研究者共至壽山觀察壽山臺灣獼猴野外紀錄時數約28年。以焦點取樣、掃描取樣和隨機取樣之完整資料,探討9主群,28旁支群及回歸分群的31社群與4融合分群,成功地形成旁支群及回歸分群的假設和現象模式。(圖1)
(一)社群分群與群內(核心)雄猴個體移入的時機:依分群時機而言:28旁支群分群的時機大多發生於交配季(9-隔年2月),而31回歸分群的時機大多發生於非交配季(3-8月)。(表1)(圖2)。
(二)成雄猴個體移入旁支群、回歸分群的位階等級:在成雄猴個體移入28旁支群及31回歸分群的記錄中,成為核心雄猴大多是周邊雄猴(群外孤猴、流浪孤猴及雄性單性群)個體。(表1)(表2)(圖3)。
(三)成雄猴個體移入旁支群、回歸分群的平均年齡:在成雄猴個體移入28旁支群及31回歸分群的記錄中,位於壯年期(9~11歲)。(表1)(表2)。
(四)社群分群為旁支群、回歸分群前的平均個體數:在9主群分群形成28旁支群及31回歸分群的社群數皆為M群(30~69隻)。(表3)(表4)。
(五)社群分群後與旁支群成雌猴與出生嬰猴的平均個體數:在9主群分群後及28旁支群成雄雌猴及嬰猴個體數量如。(表5)。
(六)社群發起帶領成員離群而形成旁支群、回歸分群:在28旁支群先由中、低位階成雌猴發起帶離成員離群佔95.24%,在31失敗分群先由中、低位階成雌猴發起帶離成員離群的記錄中,佔95.24%。在28旁支群及31失敗分群先由中、低位階成雌猴發起帶離成員離群的記錄中,佔90.63%。(表6)(表7)。
(七)社群分群後旁支群成雌猴的位階變化:依社群內成雌(≧4 years)數量及位階分為高、中、低三階層比為1:2:2。
在9主群成雌猴中、低位階佔80.17%,在28旁支群成雌猴中、低位階佔81.25%。在28旁支群成雌猴之親代與子代同時發起由中位階變為高位階佔40.00%,由低位階變為中位階佔38.46%。(表8)(表9)。
(八)社群分群後旁支群成雌猴生育變化:在9主群成雌猴中、低位階生育率佔28.16%。在28旁支群成雌猴之親代與子代同時發起由中位階變為高位階生育率佔49.08%,由低位階變為中位階生育率佔36.44%。(表10)。
(九)主群與旁支群的互動情形:
在9主群與在28旁支群的互動,主群和旁支群的相遇時,所發生的狀況為「贏」、「輸」及「和」三種,其以「和」的頻率為最高。
(十)9主群與28旁支群對活動地區和夜宿地的利用情形:活動地區和夜宿地重疊性高的情形。(圖4)
(圖5)。
可能是 1 人和戶外的圖像

成年雌猴生育嬰猴間隔期

 28年研究資料得知:

一、高位階成年雌猴生育嬰猴間隔期(1或2年)佔27%,反之佔40%。
二、中位階成年雌猴生育嬰猴間隔期(1或2年)佔33%,反之佔33%。
三、低位階成年雌猴生育嬰猴間隔期(1或2年)佔40%,反之佔27%。
四、學者以“膨風”的數據及什麽“碗糕”研究方法?以睜眼說瞎話的方式竟然瞎掰全臺獼猴有25萬隻?可謂士大夫之恥是國恥!
可能是 1 人、動物和戶外的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