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壽山臺灣獼猴分群行為(三)

 壽山臺灣獼猴分群行為(三)

壽山臺灣獼猴因素與結果:
從1993年7月至2021年7月31日之野外記錄,研究者共至壽山觀察壽山臺灣獼猴野外紀錄時數約28年。以焦點取樣、掃描取樣和隨機取樣之完整資料,探討9主群,28旁支群及回歸分群的31社群與4融合分群,成功地形成旁支群及回歸分群的假設和現象模式。(圖1)
(一)社群分群與群內(核心)雄猴個體移入的時機:依分群時機而言:28旁支群分群的時機大多發生於交配季(9-隔年2月),而31回歸分群的時機大多發生於非交配季(3-8月)。(表1)(圖2)。
(二)成雄猴個體移入旁支群、回歸分群的位階等級:在成雄猴個體移入28旁支群及31回歸分群的記錄中,成為核心雄猴大多是周邊雄猴(群外孤猴、流浪孤猴及雄性單性群)個體。(表1)(表2)(圖3)。
(三)成雄猴個體移入旁支群、回歸分群的平均年齡:在成雄猴個體移入28旁支群及31回歸分群的記錄中,位於壯年期(9~11歲)。(表1)(表2)。
(四)社群分群為旁支群、回歸分群前的平均個體數:在9主群分群形成28旁支群及31回歸分群的社群數皆為M群(30~69隻)。(表3)(表4)。
(五)社群分群後與旁支群成雌猴與出生嬰猴的平均個體數:在9主群分群後及28旁支群成雄雌猴及嬰猴個體數量如。(表5)。
(六)社群發起帶領成員離群而形成旁支群、回歸分群:在28旁支群先由中、低位階成雌猴發起帶離成員離群佔95.24%,在31失敗分群先由中、低位階成雌猴發起帶離成員離群的記錄中,佔95.24%。在28旁支群及31失敗分群先由中、低位階成雌猴發起帶離成員離群的記錄中,佔90.63%。(表6)(表7)。
(七)社群分群後旁支群成雌猴的位階變化:依社群內成雌(≧4 years)數量及位階分為高、中、低三階層比為1:2:2。
在9主群成雌猴中、低位階佔80.17%,在28旁支群成雌猴中、低位階佔81.25%。在28旁支群成雌猴之親代與子代同時發起由中位階變為高位階佔40.00%,由低位階變為中位階佔38.46%。(表8)(表9)。
(八)社群分群後旁支群成雌猴生育變化:在9主群成雌猴中、低位階生育率佔28.16%。在28旁支群成雌猴之親代與子代同時發起由中位階變為高位階生育率佔49.08%,由低位階變為中位階生育率佔36.44%。(表10)。
(九)主群與旁支群的互動情形:
在9主群與在28旁支群的互動,主群和旁支群的相遇時,所發生的狀況為「贏」、「輸」及「和」三種,其以「和」的頻率為最高。
(十)9主群與28旁支群對活動地區和夜宿地的利用情形:活動地區和夜宿地重疊性高的情形。(圖4)
(圖5)。
可能是 1 人和戶外的圖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