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獼猴爸爸林金福 讓猴群應聲而至」

林美美
林美美分享了一條連結:「獼猴爸爸林金福 讓猴群應聲而至」
獼猴爸爸林金福 讓猴群應聲而至
shar.es
日期:2014-11-17 志工記者 瑭芯/報導 任職高雄市溪埔國中總務主任,同時教授國文的林金福,認識他的人多稱呼他林老師或林主任;但他還有一個特別的名號「獼猴爸爸」! 21年前林金福生了一場病,學生貼心地為了他的健康將同學會變成健行活動,地點是高雄壽山,從那天起也開始了林老師一家人上山追猴之路。 其實,林金福最早接觸的是高雄大社觀音山的獼猴族群,卻因觀音山屬於封閉的棲地環境,無法跟其他獼猴族群交流,導致獼猴個體數越來越少,從原本兩群到目前只剩下一群,至今,數量還在持續減少中。 後來他轉往旗尾山觀察,但旗尾山棲地環境也不優,並發現不少斷手斷腳的獼猴。之後又轉到墾丁社頂去做獼猴觀察,但因每週攜…

獼猴爸爸林金福 讓猴群應聲而至


志工記者 瑭芯/報導
任職高雄市溪埔國中總務主任,同時教授國文的林金福,認識他的人多稱呼他林老師或林主任;但他還有一個特別的名號獼猴爸爸
 胡雲鵬/提供
 胡雲鵬/提供
21年前林金福生了一場病,學生貼心地為了他的健康將同學會變成健行活動,地點是高雄壽山,從那天起也開始了林老師一家人上山追猴之路。
其實,林金福最早接觸的是高雄大社觀音山的獼猴族群,卻因觀音山屬於封閉的棲地環境,無法跟其他獼猴族群交流,導致獼猴個體數越來越少,從原本兩群到目前只剩下一群,至今,數量還在持續減少中。
後來他轉往旗尾山觀察,但旗尾山棲地環境也不優,並發現不少斷手斷腳的獼猴。之後又轉到墾丁社頂去做獼猴觀察,但因每週攜家帶眷前往墾丁,路程遙遠又辛苦,在因緣際之下回返高雄,從此落腳壽山做獼猴的長期觀察研究。
  胡雲鵬/提供
  胡雲鵬/提供
一年365天,至少要花少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山上;從1993年起在壽山觀察台灣獼猴生態,至今已持續了21年的時間,對林金福來說,臺灣獼猴已經不只是研究的對象,而是朋友、夥伴,也是一種使命帶著這樣的使命感,他以一個國文老師的背景,進修拿到生科碩士,目前繼續進修生科博士班,只因他希望讓臺灣獼猴生態能獲得更多認同。
林美吟 /提供
林美吟 /提供
林金福不是研究臺灣獼猴的第一人,也從來沒有一位學者敢自詡是臺灣獼猴的研究專家;不過,林金福卻是替高雄壽山獼猴建立獼猴戶口名簿的第一和唯一的一人!也因為他對壽山臺灣獼猴的觀察研究資料詳實,一直有學者邀請協助研究和提供數據報告。
也許,他的理論知識比不上專業學者;又也許,他對臺灣獼猴的愛太執著,所以被認為研究不夠中立。但是他和臺灣獼猴的實際相處時間和野外觀察時數,在台灣學者和研究者中肯定數一數二。甚至於,他到臺灣任何一座山呼喚獼猴都能獲得猴群回應
林美吟/提供
林美吟/提供
 
林金福學會了「猴語」嗎?為甚麼只要在山林中長聲呼喚「猴~」,猴群便有所回應,一隻接著一隻呼朋引伴的圍聚到他身邊?
21年來發自真心地去了解猴群生活習性,並仔細觀察猴群叫聲,研究每一種叫聲代表的不同意義並詳做記錄,這套苦功夫的回報就是洞悉了猴語的發音法則,因此每每嘗試使用特定聲頻去呼喚猴群時,竟都能得到回應。
「可能自己天生跟獼猴頻率比較相近,所以在台灣各地嘗試呼喚獼猴,都能得到阿猴的可愛回應。」林金福謙虛表示。
不在乎有沒有經費支持,不在乎在別人眼中的他是不是研究者,更不在乎在學術界有沒有地位、成名與否,假如可以多改變一個人錯誤的觀念,多改變一個人對臺灣獼猴的錯誤認知,那麼我的付出就值得了。一語道盡他的心念。
林美吟/提供
林美吟/提供
女兒看父親
『我想這世界上,應該沒有人比我更了解他了。』
『我想這世界上,應該也沒有記者可以描寫他比我還要真實貼切了。』
『他是全臺灣最了解臺灣獼猴的人,他是為了臺灣獼猴奉獻了20年心力的人,他不是別人,他是我父親,林金福。』
  這是林金福老師的女兒林美美眼中的父親,所見二十多年來對獼猴執迷不悔無償付出的感動。 
延伸閱讀: 
台灣獼猴遭攻擊 不被重視的保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