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20多年研究,卻不受重視的獼猴人生
他是誰?獼猴爸爸 「林金福」
大部分認識他的人,都叫他林老師或林主任,現在已經很難去溯源「獼猴爸爸」這個稱呼是從何時開始的?
他,是高雄市裡一所國中的國文老師,卻深入觀察、研究壽山台灣獼猴至今25個年頭。他是台灣第一個發現台灣獼猴生雙胞胎、發現台灣獼猴會吃土的人,也是第一個在研究中詳細描述台灣獼猴母系發動的分群行為、台灣獼猴的生產季節與生育間隔以及社群結構和大小。
一個國文老師是怎麼跨足到動物行為觀察、研究的領域?而且一投入便是這麼多年的歲月執著,這一切就要從25年前那場健行開始說起了。
與壽山台灣獼猴相識的不歸路
20多年前林金福得了糖尿病,當時的學生為了他的健康,將同學會聚餐變成壽山健行活動。那天,便是和壽山台灣獼猴的初次相遇,也開始了林金福的追猴人生。
只有有空,只要放假,他一定在山上。春夏秋冬,一年365天,他花了至少三分之一的時間與獼猴相伴,就這樣持續了25年。
對他來說,台灣獼猴已經不只是研究對象而已,是朋友、夥伴,是一種使命。
人家不是常說,研究者往往都有一種偏執的個性特質,才能持續的對自己的研究投注熱情。而林金福對獼猴的愛真的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偏執。
因為這樣的偏執,他以一個國文老師的身分拿到了生科碩士的文憑,甚至還繼續念了生科的博士班,只是因為他希望他所說的台灣獼猴生態可以得到更多認可。
也許,他不是研究台灣獼猴的第一人;也許,他的理論知識比不上學者專家;又也許,他對台灣獼猴有著太重的愛,做不到研究中立。可是,我認為他是這世界上最了解台灣獼猴的人,他跟台灣獼猴相處的時間比任何一個檯面上的專家學者還要久,他野外觀察的時數遠遠超過寫台灣獼猴的任何一本學術論文。
但,他的獼猴之路走得很辛苦,因為台灣獼猴是跟人類衝突最頻繁的野生動物;因為台灣獼猴表面上數量很多很容易看見,可是我們卻不見得了解牠;因為關於台灣獼猴負面的新聞多不勝數,明明是錯誤的觀念卻因為媒體的傳播而變成一種既定的印象。上山可能會被民眾指指點點或口出惡言,也常常遇到正在記錄,猴群卻被登山客拿枴杖或彈弓驅趕。
而他國文老師的身分,也常常令人忽略他在台灣獼猴研究領域的努力,他就這麼一個人孤軍奮戰,沒有甚麼資源,講的話再真實也不一定會被認可。但是,他從來都沒有放棄,就這麼固執的一個人,固執地相信總有一天大家會看見他所說的真實。
他不在乎會不會成名、他不在乎有沒有經費支持、他不在乎他在學術界有沒有地位、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稱呼他、他甚至不在乎在別人眼中的他是不是研究者。
「假如可以多改變一個人錯誤的觀念,多改變一個人對臺灣獼猴的錯誤認知,那麼我們的付出就值得了。」
這句話是他教我的,這句話也變成了我的使命。
他是全臺灣最了解台灣獼猴的人,他是為了台灣獼猴奉獻了20多年心力的人,他不是別人,他是我父親,林金福。